教會背景下的虐待總是屬靈的
介紹
濫用權力、良心和靈修的行為不僅對遭受苦難的人們,而且對發生這些行為的社區和機構來說,都是一個深深的創傷。這些是複雜的動態,與信任、權威的作用和人類的脆弱織在一起;它們通常發生在關係應該成為成長和保護空間的領域。理解這些現象意味著超越表像,抓住使它們成為可能的系統性根源,以及它們對受害者個人和精神生活產生的毀滅性後果。
本文不想成為詳盡或學術性的處理,旨在為那些希望以意識和責任感面對這些現實的人提供一個具體的工具。通過清晰易懂的分析,提出了靈性、良心和權威濫用的主要特徵元素,目的是為教牧和形成性實踐的比較和驗證提供支援。其目的是鼓勵反思和行動,以促進基於透明、尊重和保護每個人尊嚴的關係和環境。
—
注意
本手冊是一個研究小組在過去五年中開展的工作成果,旨在成為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和弱勢成年人局對該主題進行反思和持續培訓的開始。在 2024-2029 年的五年期間,SNTM 理事會內部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以繼續深入研究並提供額外的工具和培訓機會。
—
1. 任何形式的虐待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虐待包括扭曲的行使權力的方式、縱一個人所享有的信任以及將個人關係工具化。
在不對稱關係中的權力不平衡涉及對人、他的生活、他的尊嚴和他的自由的界限的侵犯。
虐待主要發生在系統性的環境中,這種環境創造了條件,偏袒了它,允許了它,掩蓋了它並否認了它,並且能夠使相關人員保持沉默。
1.1 信任關係
理解任何形式的虐待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對個人或社區的 **信任**。正是在信任關係中,這個人通過使自己更加**脆弱**來暴露自己。這個人敞開心扉,向導遊吐露心聲,尋找一個他認為可靠和安全的參考資料,因為他的角色,以尋找解脫、安慰、建議和指導。
1.2 漏洞
因此,每個牧靈和教會領域和關係都存在潛在的脆弱性。因此,必須認識到,不僅僅是未成年人或有身體、認知或心理缺陷的人有被虐待的風險。
1.3縱
虐待動態的核心是對脆弱主體的 **縱**,他們通過一個緩慢而微妙的過程,被迫只信任一個人,自首,講述他們的故事,向自己傾訴,越來越依賴那些控制他們的人,即使是在影響他們生活的小決定中。
當神父、精神導師或社區領袖濫用權力時,這種動態就更加嚴重了,因為當權力與神聖的召喚聯繫在一起時,可以成為絕對的。施虐者可以是一個人、一對夫婦、一小群人或整個社區。
—
2. 您如何識別濫用權力和權威的行為?
權力和權威的濫用發生在不對稱關係的背景下,通過處於優越地位的主體對角色和/或功能的不正確、扭曲和推諉的使用。施虐者追求不正當、非法或不道德的目的,當認識到這些目的時,被證明與個人或社區的利益嚴重背道而馳。
虐待行為可能旨在剝削、損害或懲罰個人或群體(智力、精神、性、經濟、物質等),以滿足和/或獲得不正當的利益。這並不影響這樣一個事實,即從表面上看,施虐者可能看起來像一個恩人,將他的真實意圖隱藏在非常有吸引力的公共外表後面。
施虐者對他人的生活進行漸進式控制,傾向於侵入親密領域,將他關於精神道路的選擇、生活狀態以及在教會和社會中的地位的想法強加於人。
—
3.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出濫用良心?
對良心的濫用觸及了那個神聖的地方,“在那裡他與上帝獨處,天主的聲音在他的心深處迴響”(參見。Gaudium et Spes, 16)。
虐待是指一個人,通常扮演權威角色,利用他或她的權力縱並逐漸進入另一個人(受害者)的良心範圍,以調節和降低到取消他或她的判斷和選擇自由的程度。
施虐者通過質疑、解構和使它們符合他自己對現實的解釋,將自己暗示到這個人的信仰中。
施虐者通過將自己強加為對與錯、善與惡概念的唯一持有者,混淆了對話者的道德良知,有時甚至取代了它,從而傷害了受害者的道德敏感性。
—
4. 什麼是屬靈虐待?
精神虐待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良心虐待,其形式是侵犯個人在宗教和精神自決中的尊嚴、自由和完整性。這種虐待是個人親密關係中最具侵入性的,因為它是通過扭曲的權力和個人、宗教和機構權威的行使,發生在與上帝的關係、信仰和靈性生活的關係上。
這種類型的虐待涉及個人尋求陪伴、辨別或教牧支援,目的是在不尊重他們的屬靈面貌的情況下壓制他們的決策自主權。
靈性虐待的特點是以上帝的名義實施的一系列蓄意和縱行為,並被配置為由靈性領袖和幾個人(靈性導師、告解者、要理員、教育家、教牧工作者等)或社區(運動、協會等)對個人或團體或整個社區實施的一種暴力形式。
—
5. 教會背景下的虐待總是屬靈的嗎?
教會背景下的虐待總是屬靈的。雖然它不一定會導致性虐待,但它往往在它之前出現,因為權威的角色以及行為的動機和正當性都是指信仰和靈性的生活、神聖的文本和上帝。
5.1 精神虐待是如何發生的?
精神虐待的特點是縱、情感勒索、撒謊、剝削、限制和控制個人或集體在信仰生活、與上帝的關係和宗教活動方面的自由。
它通過涉及重要教義問題的 「洗腦 」過程得到證明:異端神學觀點、對神聖文本的原教旨主義解釋、扭曲的權威概念、服從、懺悔、靈修和紀律做法,使人們更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虐待,阻礙甚至阻止與上帝的相遇。
5.2 誰的風險最大?
盡職盡責、盡職盡責的人,如果希望在靈性生活中成長,當他們的良心和自決權受到侵犯時,他們可能會受到靈性的虐待。由於喪親之痛、被遺棄、危機或衝突、失敗、他們正在經歷的疾病而缺乏批判意識或更加脆弱和手無寸鐵的人,面臨的風險更大。
當那些對他們有一定權威的人利用靈性成長的願望,引誘和縱他們的內在,制約他們的判斷和選擇時,這些人就會成為受害者。
—
6. 受傷的人會有什麼後果?
精神虐待,也始終是濫用權力和良心的表現,表現在教牧關懷、精神陪伴或宗教團體中,造成深深的生存創傷,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自殺。最嚴重的後果包括自尊的身心和社會心理損害、成癮、迷失方向、抑鬱、躁狂和對身體的蔑視。此外,恐懼、焦慮、內疚、遺棄、孤立、對自己身份的困惑、對自己形象的提升、對自己、他人、對生活、對未來的不信任等情緒反應也有關。虐待的後果可能導致家庭關係破裂、與目標群體分離、終止培訓或就業以及經濟剝削。對信仰和靈修生活的進一步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害怕常年被定罪,扭曲天主和信仰的形象,懷疑屬於教會,對神父、儀式和宗教象徵的強烈不安和厭惡,直至放棄信仰。
—
7. 施虐者如何行動?
施虐者有一種獨特的方式來關聯和管理他們的權力。
7.1 “魅力”人物
施虐者儘管將自己描繪成“有魅力”的人物,經常宣稱自己具有特殊的“天賦”的精神權威,但他們非常擅長通過精英主義的態度進行縱和支配。
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和欽佩的能力,他們聲稱自己有 「特殊技能」,他們創建排他性的團體和儀式,他們提出激進和原始的真實性的概念,往往與被批評或貶低的教會現實相反。實際上,他們在心理情感和社會層面上是嚴重不成熟的人,具有自戀、偏執或反社會的人格特徵。
7.2 取代上帝
特別是,精神虐待涉及施虐者在神和個人之間的介入。施虐者通過威脅負面的精神後果並逐漸湮滅內在自由的重要空間,使人相信他的建議代表了上帝的旨意。
施虐者憑藉他的權威決定是否屬於該群體;在民選官員和仍處於社區邊緣的人之間歧視成員;它武斷地確立了生活的實踐、祈禱的時間和門徒訓練的方式;它決定了小組內的語言代碼,並否認了個人培訓的可能性。這種病態的領導甚至侵入了懺悔和良心的領域,以至於控制了悔改和贖罪的形式。
—
8. 虐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展的?
虐待是無法理解的,也不僅僅發生在兩個人之間,而且通常發生在社區、機構和社會環境中。上下文的特徵元素會影響支援或防止濫用行為的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談論的是虐待的 「系統性背景」。
8.1“系統”是什麼意思?
從教會的意義上理解,“系統”的概念包括執行教會最初使命和保證教會連續性所必需的使命、規範和結構。如果以歪曲的方式使用,該系統的所有元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允許、鼓勵和掩蓋其中的濫用行為,儘管基督教資訊中另有規定,隨之而來的是對一致和透明的道德行為的要求。例如,在一個社區中,可以傳播這樣一種觀念,即服從上帝意味著在一切事情上服從上級,因為他是上帝旨意的唯一仲介。在這樣的「系統」中,所有成員都可以被引導認為這樣一個事實是正常的,即領導者自己決定所有問題,他不提供重要資訊,沒有人可以質疑他所說的話;與此同時,這樣的系統往往會使那些試圖行使批判精神的人失去合法性並孤立他們。
8.2 什麼是真正的醜聞?
通常,維護和捍衛教會的形象和神職人員的神聖權威被認為比在受傷的人身上承認鄰舍在正義和愛德中得到支援更重要(參見。路加福音 10:25-37;太 25:31-46)。
8.3 責任和遺漏
因此,系統性的凝視對於理解個人、社區和教會本身的責任至關重要。施虐者設法犯罪,並且當系統以扭曲的方式運作時,施虐者往往不受懲罰,由於教會上級(主教、教廷成員、上級、經理、社會和經濟影響力的人)的共謀,施虐者可以不受干擾地運作。
當他們以扭曲的方式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時,他們可以通過為被指控的主體作證來支援他的良好聲譽和正直的行為,這並非沒有好處。另一方面,受害者可能不會被傾聽,或者可能被威脅或通過經濟賠償誘導保持沉默。
8.4 一個人的“神聖化”
在金字塔形和封閉的系統中,權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施虐者可以任意行事。在某些現實中,扮演領導角色的人的神聖化是通過一些錯誤或不完整的神學概念來實現的,以證明權威的實踐是合理的。這些系統以專制和/或放任意識形態為特徵,通過對個人或整個群體施加強大壓力來讓追隨者參與其中。
8.5 權力集中
通常,對選定的成員實施特權和例外策略,對不服從的人實施懲罰和勒索。領導者對他的團隊的所有成員實行保密,在社區內外保持有條件的、受控的和有限的溝通,強加單一的思想和刻板的語言。不鼓勵或禁止與精神領袖不喜歡的人或團體接觸,甚至經常禁止與離開社區的人會面。應該注意的是,一個系統越是封閉,並且基於各種權力的集中,我們就越容易面臨濫用的高風險環境。
8.6 缺乏錯誤文化
系統性地發生虐待的系統往往會創造一種矛盾的神學、精神和教牧亞文化,一方面宣揚崇高的理想價值觀,另一方面傾向於貶低和正常化每一個醜聞。缺乏錯誤文化的應用,這導致通過在個人和機構層面上充分面對自己的錯誤來面對它們。
8.7 觀眾和沉默文化
最後,必須考慮系統分析的另一個要素:觀眾、知道的人、看到的人、聽到的人。出於各種原因,他們寧願保持沉默或直言不諱,不被傾聽或認真對待。通過這種方式,在系統中創造了一種沉默和集體否認不能被承認和被認為是真實的東西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中,內化的態度以無意識的方式行事,以冷漠的形式表現出來,表現為對感知和判斷的扭曲,從而限制了在福音派和公民意義上負責任和勇敢地應對虐待的可能性。
—
個人和團體反思的問題
將這個大綱用於個人反思和小組討論(培育團隊、協會、運動、小組和堂區……
- 哪些方面使我們更多地根據教會生活中的個人經歷進行反思?
- 關於我們的教會背景,您認為哪些方面特別需要考慮、深化和驗證?
- 在我們的社會和教會生活背景下,應該確定和引入哪些共同的選擇、路線糾正、預防措施?
—
文本和深度文章
牢記檔的接收者(堂區、教會團體、運動、協會、培育團隊等),選擇文本、輔助工具和材料進行反思:
- BRAMBILLA F.G., *當今教會中的宗派主義漂流?識別和預防它們的五個標準*,Tredimensione,1/2024,第 37-50 頁。
- BRAMBILLA F.G.,*新宗教運動:宗派漂移的風險*,Il Regno,2023 年 16 月,第 531-541 頁。
- CITO D.,*關於濫用權力和良心概念的簡短規範引文*,Tredimensione,2020 年 3 月,第 302-312 頁。
- CITO D.,*濫用權力、濫用良心和精神虐待*,載於*運動和新社區的精神陪伴*,Edusc,羅馬 2023 年。
- COMOTTI G.,*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性虐待:教會法中對秘密保護的施加限制*,Ephemerides Iuris Canonici 61(2021 年 2 月),第 443-474 頁。
- DEODATO A. & RINALDI F.,*精神虐待造成的傷口*,Tredimensione,2021年3月,第266-273頁。
- DEODATO A.,*陪伴因虐待受傷的人*,在*運動和新社區的精神陪伴*,LISIERO E.,VIGO S.,INSA F.(編輯),Edusc,羅馬 2023 年。
- 社論,*是什麼讓教會中的領袖生病*,Tredimensione,2021 年 3 月,第 232-235 頁。
- 社論,*當神恩有問題時*,Tredimensione,2018 年 1 月,第 9-17 頁。
- EUGENIO L.,*從脆弱性到脆弱性。虐待的背景和制度動態*,Tredimensione,2023 年 1 月,第 54-64 頁。
- FUMAGALLI A.,*小傢伙們的醜聞。教會中虐待的神學-道德方法*,在 *教會中的虐待。跨學科方法*(安科拉,米蘭 2025 年),由 Corbella C. 和 Ceragioli F. 編輯。
- GIANFREDA A. – GRIFFINI C. (eds.),*教會中的問責和保護。今天保護未成年人免受虐待*,Rubettino,Soveria Mannelli (CZ) 2022 年。
- HAUSELMANN J. & INSA F., *濫用權力,精神虐待,濫用良心。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Tredimensione,2023 年 1 月,第 42-53 頁。
- RONZONI G.,*精神虐待*,Messaggero,帕多瓦 2023 年。
CEI 的基本文本
- *虐待的傷口*,CENCINI A.,DEODATO A.,UGOLINI G.,(編輯) https://tutelaminori.chiesacattolica.it/le-ferite-degli-abusi/
- *虐待時期的初始訓練*,CENCINI A., LASSI S. (eds.) https://tutelaminori.chiesacattolica.it/wp-content/uploads/sites/51/3-La-formazione-iniziale-in-tempo-di-abusi.pdf
2025年4月
編輯:Anna Deodato, Gottfried Ugolini神父, Luisa Bove, Enrico Parolari神父, Marco Rondonotti
合作者:Sr. Alessandra Bonifai,Mons.Gianni Checchinato, Roberto Costamagna, Ludovica Eugenio, mons.亞歷山德羅·吉勞多、馬丁·林特納、盧西亞諾·馬尼卡迪、萊洛·龐蒂切利神父、基亞拉·帕拉齊尼神父、法布里齊奧·里納爾迪神父、伊莉莎白·森夫特修女、阿松塔·斯特卡內拉、瑪麗亞亞拉·維格索修女。
發佈留言